|
|
|
蘇州iso認證22000:2005 確認
按照ISO22000:2005標準中給出的定義確認是指獲取證據以證實由HACCP計劃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的控制措施有效。定義的核心是通過證據來證明控制措施本身的科學有效。因此,組織在進行對于控制措施的確認活動時,應重點確認活動的目的、確認活動的時機以及確認活動的方法。 (一)確認的目的 目的是組織在實施具體的控制措施之前,通過不同的確認方法,來判定控制措施本身是否能起到對于相應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作用,最終確定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 (二)確認的時機 針對確認活動的目的,在實施確認活動時一般是在控制措施實施之前來進行。如果出現其他的控制措施、新技術和設備,控制措施發生變更,產品(配方)發生變化,識別出了新的或正在顯現的危害或者危害發生的頻率變化了,或體系發生未知原因的失效等,體系也需要重新確認。可以這樣講,在組織對于最初的控制措施進行合理確認后,任何的影響到控制措施的有關變化,都應導致控制措施的確認。 (三)實施確認活動的方法 確認過程為控制措施組合實現滿足可接受水平的產品提供保證,常見的確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1.參考其他組織實施的確認、科學文獻、經驗知識(或歷史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參考同行或其他企業的管理方法、工藝控制要求是組織在實施確認活動中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但在具體的使用當中,若參考他人完成的確認,應注意確保預期應用的條件與所參考的確認中識別的條件相一致。 如:某企業對于工器具消毒使用濃度為100×10-6的次氯酸鈉消毒液進行消毒,組織在參考該企業的控制措施制定自身的消毒控制措施時,應注意生產的產品品種、產品風險等級水平、環境衛生條件等是否一致,以進行相應的調整。 2.實驗室的實驗模擬過程條件 通過實驗室的實驗模擬過程,可以對于生產工藝參數的合理性進行確認。組織在實施實驗模擬確認時,應注意:一是實驗室的條件應逼真,盡量的等同于生產條件,以達到數據的真實性;而是通過模擬試驗得到的數據,在生產中應進行現場跟蹤確認。如對于加熱殺菌過程,加熱的溫度、時間的模擬試驗。3.在正常操作條件下收集的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數據 組織可通過中間產品/或成品抽樣和檢驗進行,該抽樣和檢驗基于統計抽樣計劃和確認的試驗方法。如對于工器具殺菌消毒濃度的選定,可以在正式使用前進行表面涂抹試驗,對消毒液濃度進行確認。 4.統計調查 這種確認方法對于其他方法無法測量的控制措施(如與易變質食品貯存有關的消費者規范)較有用。如食品標簽的設計,為達到避免非預期使用的目的,應在食品標簽上加上適當的圖案或警示語。對于該設計方案,應通過消費者的調查統計來確定合理的、可接受的內容或圖案,以起到應有的效果。 5.數學模型 組織可以適當借鑒一些數學模型來進行控制措施組合的確認,如實驗設計(DOE)或預測微生物模型等。預測食品衛生物學就是通過對食品中各種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營養需求、酸堿度、溫度條件、需厭氧程度以及對各種阻礙因子敏感程度的研究,應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將這些特性輸入計算機,并編制各種細菌在不同條件下生長繁殖情況的程度。邏輯預測微生物學時我們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可以了解該食品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問題,從而預先采取相應措施控制微生物以達到衛生和微生物方面的安全要求,預測微生物的數學模型有多種分類方法,依據微生物的情況,可分為描述微生物生長的數學模型和描述微生物失活的數學模型;依據數學模型的建立基礎,可分為以概率為基礎的模型和以動力學為基礎的模型。 6.采用權威機構提供的指導(指南) 應參考適當的行業權威部門的數據和內容。如輸美水產品企業,可以參考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制定的《水產品危害及控制指南》的內容。在指南中對水產品有關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提供了詳盡的指導,如在指南的附錄6中列出了可能對敏感人群產生健康危害的最常用食品致敏劑名單。 組織如果采取其他組織實施的確認,宜注意預期應用的條件要與所參考的確認條件一致。可以采取普遍認可的行業實踐(做法)。在實驗室試驗后,可能要求在車間擴大規模試驗,以確保這些試驗真實地反映過程參數和條件。可以采用基于應用統計學取樣和經確認的測驗方法,進行中間產品和終產品抽樣和檢驗。確認可以由外部相關方進行,微生物檢驗或分析檢測能有效驗證過程處于受控并生產出可接收的產品。(四)控制措施確認報告 組織在對控制措施的組合進行確認后,根據確認活動的復雜程度可形成相應的控制措施確認報告. |
|
|
|
 |
|